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江苏省面积:31.00km^2 人口:2.50万人
泰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区地处海陵区西大门,坐落在国家南水北调重点工程──泰州引江河的西岸,区域优势明显,园区距泰州火车站、扬泰机场、长江港、宁启铁路、江海高速、宁通高速等只有20分钟车程,328国道东西贯镇而过,国道以北为产业基地,国道以南为行政、经济、商贸、文化、娱乐生活区。园区所辖区域面积30.9平方公里,下辖3个行政村,5个社区,常驻人口2.5万,外来人口1.3万。 园区是泰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节能和新能源产业板块主阵地,现有规模企业57家,光伏、储能(锂电池)、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是园区的主导产业。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泰州新能源(光伏及储能)产业基地,被科技部、商务部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新能源)创新基地;被省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厅授予江苏省(泰州)新能源产业基地、江苏省泰州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园、江苏省新能源制造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称号。 近年来,园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先后招引智航新能源、东旭光电石墨烯基锂电池、锦江集团CIGS薄膜太阳能、蔚翔新能源汽车、工业4.0大数据中心、智能机器人制造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2018年,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园区获评泰州市综合考核优秀专业园区一等奖;蝉联海陵区综合考核一等奖,11项获单项一等奖。 十三五以来,园区围绕产业引领、产城融合的理念,抢抓特色小镇发展机遇,以占地1000亩的生活创意园为核心区、周边3平方公里范围为产业集聚区,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小镇投资100亿元以上,建设厂房、公用设施及配套用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简称3115工程),奋力创成国内有名、省内前列的智慧动力小镇,全力打造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新能源特色产业示范区和智能制造先导区。 10月,新能源产业园(九龙镇)上榜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568位。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新能源产业园(九龙镇)上榜。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新能源产业园(九龙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河南省面积:92.50km^2 人口:8.00万人
3月,穰东镇被命名为河南省卫生乡镇。 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淘宝镇名单,穰东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穰东镇榜上有名。 2017年8月,穰东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穰东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14年7月,穰东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中国服装名城--穰东镇,古称涅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建设部实施“双阳工程”的中心地带。总面积92.5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辖2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其中镇区面积6、2平方公里,镇内常住人口3万人。 镇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自晋建制以来,商贸活跃,据邓州史志载,到明清时就是“商贾辐辏,商户千余家,为邓之首镇”。造就了医圣张仲景、东汉尚书令左雄、武状元马殿甲等历史名人,东汉大将军吕胜曾封涅阳侯,现存有太子岗、金鸡冢的古文化遗址,在全国很有名气。 镇党委、政府以“争创中国商贸名城”为目标,坚持市场、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南有石狮、北有大连、中有穰东的全国服装市场格局,使穰东逐步成为豫西南的农村商品流通基地和乡镇企业发展的聚集地,一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现代气息的商贸名城已基本形成以来。92年以来,穰东先后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特试镇、全国100个明星镇之一被河南省确定为综合改革、发展与建设试点镇、乡镇企业中西部合作示范区和双高农业实验区;1997年,被国家体改委、建设部等十一部委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穰东市场已连续六年被国家工商局命名为“全国文明市场”,被誉为内地的“小香港”,中国“服装名城”。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9、6亿元,财政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6元,镇区居民人均纯收入4128元。全镇涌现出产值超双亿元的行政村2个,超5000万元的行政村5个,小康村25个,综合经济实力连年位居南阳市前列。 特色产品 : 改革开放以来,党委政府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培育出服装和皮毛制革两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市场体系,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经营集散基地。服装和皮毛制品多达3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18个省区100多个县市,全镇60%的人员参与服装加工经营,周边县市10万余人参与服装加工经营。. 张仲景故里 张仲景故里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东南 。张仲景故里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 涅阳城遗址 涅阳城遗址涅阳故城,位于邓州穰东镇西北1.5公里张砦村一带。东起叶胡桥,西至赵河(涅水),北起玉皇店,南至赵河店,面积约200000平方公尺。城垣遗迹明显可见。历年来出土有汉砖、汉瓦、汉五铢 太子岗遗址 太子岗遗址是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编号168号,分类号19号.此遗址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南600米的太子岗上.遗址北临郝庄村,南靠郑庄,西濒官庄及双庙村村部,西面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河南省面积:84.70km^2 人口:5.90万人
十林镇位于邓州市西北部边陲,与淅川、内乡两县交界,北靠灵山,东依湍河,豫53线公路纵穿镇域,交通十分便利。镇政府驻十林集镇,共辖27个村民委员会,111个自然村,287个村民小组,13900户,59000人。全镇地域面积84、7平方公里,南北长13、4公里,东西宽12、5公里,耕地88484亩,人均耕地1、5亩。人均耕地亩。镇域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部平原,土地肥沃;西部丘陵,物产丰饶。境内河流主要有湍河、得子河、扒淤河、汶香河,河流总长度37、8公里,流域面积8、83平方公里,过境水量0、5亿立方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是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由于高产高效示范方建设水平高,全面实施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增产增效措施,突出了小麦种植基地、玉米优良品种的开发,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98年粮食总产310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12%,夏粮生产获邓州市一等奖。二 是其它三大支柱在巩固中发展。辣椒、烟叶生产以攻单产、提品质为突破口,大力推行种子包衣、地膜覆盖等种植技术,建立健全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99年种植辣椒3、2万亩,预计总产600万公斤;烟叶0、6万亩,预计总产100万公斤。林果业以苹果为主,总面积0、5万亩,总产700万公斤。畜牧养 殖业坚持发挥黄牛优势,优化品种结构,牛猪羊禽全面发展,走小群体、大规模、高效益的发展道路。九八年牛、猪、羊、禽饲养量均有较大增长,分别为1、8万头、3、5万头、5、3万只和60万只,肉类、禽蛋产量分别增长23%和17%。三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0、7万亩,旱涝保收田0、5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54元。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集镇建设上,以建成湍河董寨大桥及引线工程,拉开集镇框架为契机,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在路面硬化整修、路旁绿化、水道修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配套,使集镇面貌明显改观。科技工作成效显著,被授予“南阳市科技达标示范镇”称号。教育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巩固提高“普九”. 习氏祖茔 习氏祖茔位于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年代为明。 2016年1月22日习氏祖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河南省面积:126.00km^2 人口:6.50万人
赵集镇位于邓州市西北25公里处。东与镇平县贾宋镇、马庄乡接壤,西与十林镇、张村镇隔河相望,北与罗庄镇接壤,南与文渠乡、裴营乡接壤。它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6.5万。1948年,赵集镇解放,归河南省邓北县管辖;1949年,邓北县与邓县合并,归邓县管辖;1998年,隶属邓州市;并于2014年1月1日划归河南省直辖市邓州市管辖。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河南省面积:75.40km^2 人口:4.60万人
白牛乡位于邓州市以东30华里,北临夏集,西靠张楼,东北临穰东,南面隔湍河与腰店乡相望。207国道、湍河、赵河、严陵河穿境而过,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土壤肥沃,全乡总面积7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总人口45916人,辖24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276个村民小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烟叶、棉花、花生、蔬菜等,烟叶、蔬菜为支柱产业,全乡种植烟叶1.7万亩,总产值2000万元;蔬菜种植1万亩,总产值30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800万元,饲养大牲畜13000万头,猪21000万头,羊22000万只,家禽32000万"集镇建设: 集镇建管力度不断升级一是从实际出发,实施退二进三和新集镇开发,改造老企业,发展新企业,促进街道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加强市场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三是大力创办经济实体,乡机关干部采取入股的形式,开发建设高产高效葡萄示范园区200亩,来加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三是按照乡政府协调,白东、白西两村和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了“治六乱”、“创三优”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分包责任制、路长责任制和街道管理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农村经济: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紧紧围绕烟叶、蔬菜、葡萄三大支持产业抓“一园区”塑“三大支柱”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高产高效示范区内项目增多,初步形成了以规模养殖、高产葡萄园、林果园、花卉园、温室、大棚蔬菜为基础,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成,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农建、种植、管理、服务样板。二是畜牧养殖很抓基地建设采用重点引路的方法,建起100头畜位的黄牛育肥场一座,3000头标准化养猪场一座,促使了专业场、专业村、专业户数量剧增。三是蔬菜生产实行大路菜和反季节,精细菜匹配,露地菜与温室大棚菜相结合,催生出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建起温室40座,温棚168个,已形成了两个蔬菜批发市场。 乡镇企业日益壮大一是组织各行各业办工业,上项目,大办发展企业群体。二是围绕组建企业集团,强力推进企业联合,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先后组建了白牛地毯厂、白牛面粉厂、白牛骨粉厂、白牛予制厂、白牛砖场等,实行重点倾斜,集中扶持,促其快速发展。. 2014年,白牛乡举行撤乡建镇。 3月,白牛镇被命名为河南省卫生乡镇。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白牛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河南省面积:162.75km^2 人口:7.20万人
构林镇位于邓州市南部,镇治构林,明清以后为邓州四大名镇之一,系邓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与湖北省襄阳县接壤,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7、95公里,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万亩。辖26个村民委员会,3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2万人,有汉、回、蒙、满四个民族。镇域属汉水流域,系半丘陵地区。 构林镇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焦枝铁路和邓(州)襄(樊)公路纵贯其境,中国南阳黄牛研究所和国家“610”撬滑轨高科技试验基地均设在镇域内。全镇有2个中心集镇,6个小集镇。其中,构林、魏集中心集镇先后荣膺河南省“中州名镇”。镇内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装配变压器670个,总容量为3750千伏安,用电普及率达100%。镇内有市立高中1所,在校学生1500人;初中4所,在校学生2500人,小学29所,在校学生9895人;成人学校1所。全镇平均每年向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百人左右。文化、卫生和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较快。有省“百强文化站”1个,农民文化大院20个;卫生院2家,联合卫生所35个;邮电支局各1个(管辖三个乡镇),安装程控电话1600部。1998年被南阳市命名为“先进文化乡镇”。全镇拥有造纸、磷肥、建材等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位居邓州市29个乡镇前茅。 历史沿革 构林镇旧称构林关。南宋时期,因此地构树成林而称构林,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北征与金交战,在此获胜。曰“幸运构林关”,构林关因此而得名。民国36年(1947年)人民政权邓县爱国民主政府设于构林。民国37年(1948年),0桐柏区三公区机关设于镇北李营村,豫鄂干部学校设于构林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构林先后设区、公社、乡,1985年11月,撤乡建镇至今。 区域发展 (一)农业资源丰富,发展迅速。构林镇盛产小麦、棉花、玉米、油菜、芝麻、豆类。粮食总产量年均在4000万公斤以上,棉花年产量在400万公斤以上,为南阳市商品粮和商品棉生产基地镇和邓州市小麦、棉花、黄牛良种繁育基地镇。98年,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5000万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0%。. 4月,构林镇入选农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4年7月,构林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战国墨城遗址 墨城在邓州市构林镇西北,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曾出土发现铜壶、陶片和两眼战国水井等文物,是战国墨子与鲁班所筑的演兵城,距今已有2458年。明《嘉靖邓州志》载:墨城,州南四十里。始筑……详情>> 东顶祖师殿 东顶祖师殿位于邓州市构林镇贺营村,始建于宋代,明代达到极盛,后由于战乱破坏,建筑泯灭殆尽。1994年,经市政府批准,对东顶祖始殿进行了修复,现建筑有大门、老君殿、祖师殿、父母殿、转运殿、廊房……详情>>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河南省面积:129.80km^2 人口:6.20万人
刘集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东南32公里处,地处豫鄂二省三县市交界处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11、8公里,镇域面积129、8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256个村民小组,156万户,6.2万人,耕地13万亩,土壤属于深层砂质黑土,东与新野县接壤,南与湖北省襄阳县接壤,西与构林镇接壤,北与小杨营乡隔湍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道路交通四通八达。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河南省面积:0.10km^2 人口:4.90万人
腰店乡位于邓州市东部9公里处,东接汲滩、新野,西邻城郊,南接桑庄,北依湍河,与张楼、白牛两乡隔河相望。邓新、邓汲公路穿境而过,环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乡辖24个行政村,2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296人,11485户,耕地面积7、8万亩。有汉、回、蒙等民族,全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主要有黄、黑两种土质,气候适宜,是烟叶、棉花、蔬菜、花生等主要农作物适生区,农作物品种丰富。 农村经济 全乡以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在种植业上,该乡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效”这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牢牢抓住“一白一黄一绿”(棉花、烟叶、蔬菜)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含税特色农业,按照“巩固基础,规范模式,强化科技,提高水平,拓展带动,规模经营”的指导思想。种植烟叶7000亩,花生40000亩,蔬菜18000亩。建立完善“中美烟叶协作生产基地”,“万亩棉花双高示范区”,“万亩蔬菜高产高效园区”。烟叶生产多次受到省、地、市领导和专家的好评,连续三年获南阳市种植规模、优质烟比例、均价和亩均效益四个第一。蔬菜品种34个,建成大型水泥拱棚群110座。年产蔬菜15万吨,乡已成为邓州市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基地之一。夏粮生产在严重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取得好收成。 畜牧养殖业异军突起,已成为我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乡已建成百头黄牛育肥场1座,50头黄牛育肥场2座。修建氨化饲料池300余个,总容量达6000立方米,形成养牛专业村6个,培育专业户450户。畜牧业总产值达72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5%,初步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全面启动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乡镇企业 私营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围绕农业产业化培育系列深加工龙头。98年,全乡培育建设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繁荣企业3家,总量达15家。其中培育建成的大鼎牧工商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10万元,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逐步形成了小麦贮藏、加工和畜牧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培育建成丹枫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20万元,年产值可达650万元,逐步向面食品、礼品等精细方向发展。至目前,全乡新发展个体企业3家,总量达15家。.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河南省面积:0.00km^2 人口:29426.00万人
孟楼镇,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位于邓州市西南部,东与林扒镇接壤,南与湖北省老河口市孟楼镇、袁冲乡接壤,西与老河口市接壤,西北与彭桥镇接壤,东北与林坝镇接壤,总面积54.5平方公里。1941年,属彭桥区孟楼镇、禹山乡。1985年,由孟楼乡改为孟楼镇。截至2018年底,孟楼镇户籍人口29426人。截至2020年6月,孟楼镇下辖4个社区,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设在孟楼社区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