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品牌网-十大品牌排行榜-中国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 手机版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内容

上海:“算赋百业” 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发布时间:2024-2-19 9:39

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更好汇集算力资源、发挥算力价值,构建泛在融合的“算力+”行业应用体系,对于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和激活数据价值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利于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在上海,“算赋百业”生态初具规模,上海正持续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也通过推动“算力浦江”计划演进升级,助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算赋百业”生态初具规模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上海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42.3万个,上架率约65%,在用和在建算力总规模超过14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算力综合指数全国排名第三。在不久前收官的首届“华彩杯”算力应用创新大赛中,上海多项应用获奖,形成一系列“标杆应用”。

在“算力+医疗”领域,由上海联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等单位联合组建的上海市算力网络数字医疗创新实验室,依托算力网络向上孵化面向医疗行业的创新应用。在上海联通产业互联网运营中心、医疗健康事业部、云网运营中心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上海联通的算网大脑,实现资源统一池化、统一管理、统一编排、统一调度,采用集中式算网融合编排方案进行算力网络的应用实践,构建了“算网数安”全流程行业场景服务模式。

这一项目在超便携颅脑手术导航、ICU患者风险预警管理、医疗行业大模型等医疗领域进行算法创新应用实践,同时构建线上实验室产业生态平台,开展医疗领域算力融合创新示范工作。项目在技术、体系等方面都有创新性的突破,实现了“场景应用、数据治理、算网服务、算法应用”全流程搭建,深化算力赋能医疗行业应用,推动智慧医疗的创新发展。

在“算力+城市治理”领域,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多元算力融合应用,赋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项目赋能场景丰富的城市治理应用,打造“自研+算法超市”应用合作生态圈,推动上海市城市治理数字化进一步深化。据介绍,该项目累计已有140P(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算力服务于上海16个行政区,并推广至北京、广东等省市,累计AI(人工智能)应用数超39万,处理事件超1000万起。

在“算力+金融”领域,中国工商银行的“工商银行高性能网络传输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使用基于开放以太网技术的RoCE高性能网络技术,解决了端网协同、精准流控、远距拥塞控制、流式数据压缩等瓶颈难题,建成支撑银行信息系统“两地三中心”高可用架构的存储体系并全面推广,可支持千亿级参数规模大模型预训练的大规模分布式AI算力集群,赋能银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和智慧金融业务创新。

总体来看,上海的算力应用已逐步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实体经济拓展,在工业、金融、交通、医疗、能源、安全、商贸、农业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上海也是我国最早推出算力交易平台的城市之一。为加快算力交易平台的演进升级,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近日发布“2.0版”算力交易平台,该平台融入了先进的算网大脑技术、可靠的“星火链网”区块链技术,目前已累计接入通算资源6334P、超算资源102P、智算资源1816P;上海联通、上海铁塔、有孚、万国数据、优刻得等10多家企业接入平台节点。

“算力浦江”计划演进升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分析,计算、网络、存储这三者要协同发展,只有数据存得好、算得快、传得稳,算力基础设施才能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

据介绍,在过去几年里,上海发布《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开展基于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一体化算力调度总体建设;围绕通算与智算比例变化的新趋势,引导拟建、在建数据中心向“智算”倾斜;围绕算力生态建设,通过组织上海市通信学会“算力浦江”专委会、启动团体标准编制、组织遴选创新案例等方式,培育涵盖全产业链的算力生态圈。

上海市通信学会理事长陈皆重分析,目前上海在用算力总体规模全国领先,算力中心集聚态势显著、算存规模保持高质增长、算力网络水平提档升级、产业生态持续向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戴斌介绍,上海将推动“算力浦江”计划持续演进升级,科学有序地推进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评估评测,提升算力设施选型科学性;着力提升新型算力网络支撑能力,促进跨网、跨地区算力互联互通。

近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联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启动“大规模算力集群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还发布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产品。据了解,自2022年启建“全城上云”的“智云上海”之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正逐步利用“算力+网络+平台+服务”的综合优势,联合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助力打造“全城AI”的“智能上海”。

“我们将持续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并赋能更多行业。”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经理龚勃介绍,在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升级的基础上,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大模型创新高地和生态集聚区“模速空间”启用“双万兆接入暨一跳入算服务”,将为相关企业提供双万兆网络和“一跳入算”服务,以及算力算网免费试用和优惠商用资费。

同时,上海鼓励相关市场主体突破核心技术,强化算力支撑能力,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推动人工智能计算、高性能计算等技术突破,加快算法模型、高端芯片、计算系统、软件工具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重要产品研发。

在推动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方面,上海鼓励市场主体把握通用大模型、垂直行业大模型等新型算力应用场景发展契机,不断开拓算力在城市大脑、自动驾驶、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边界。

助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在用标准机架超过76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197EFLOPS,居全球第二。从地域分布来看,算力布局不断优化,中西部算力设施占全国比例提升至41%,围绕算力枢纽节点新建约130条干线光缆,高速长距传输技术显著改善跨东西部数据传输质量。我国算力产业在布局、市场、技术方面,正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全面演进。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大部分算力需求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算力需求不断增长;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较好,但算力基础设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的实现离不开算力调度。因此,上海市在优化算力供给结构、改善网络传输性能、丰富算力服务生态、提升数据要素流通水平等方面将持续发力。

截至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了“1+1+X”的智算中心发展格局和“3+1+N”的算力网络调度体系,并在国际数据中心协同、国产算力芯片应用和绿色低碳试点等方面形成了多项创新案例。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编制的《上海市算力网络监测报告》显示,上海算力网络已打造“5-10-20”三层“时延圈”:第一个圈层为上海至长三角枢纽,时延为0毫秒至5毫秒;第二个圈层为上海至江西、山东、湖北、河南、福建、湖南等省份,时延为5毫秒至10毫秒;第三个圈层包括上海至京津冀枢纽、成渝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贵州枢纽、甘肃枢纽、宁夏枢纽、内蒙古枢纽以及其他省份,时延为10毫秒至20毫秒。上海市各数据中心企业之间访问平均时延为1.88毫秒;上海市各数据中心各企业到全国八大算力枢纽间的平均时延为12.84毫秒。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想认为,上海通过持续优化企业网络架构、不断提升网络传输效率、改善算力中心内网质量、建立算力网络监测平台等举措,将进一步优化网络运力。

2023年12月,五部委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到2025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1毫秒时延城市算力网、5毫秒时延区域算力网、20毫秒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成本明显降低;算力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以网络化、普惠化、绿色化为特征的算力网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局长王天广说,上海将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中心高速承载网络建设,促进区域内数据中心网络直连;打造算力产业生态圈,推动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交流合作体系,促进各方协同发展。上海也将完善“3+1+N”的算网调度体系,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实现调度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资源,助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